2025殡葬大变局!从农村到全国这项改革为何突然扩大范围?
2025-07-07 14:44 作者:小编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公布,不少人第一反应是:这次怎么把“殡葬改革”摆上了台面?
而且不止是农村,全国范围都提上了议程。这可不是一般的风俗问题,而是关乎每个家庭最后一程的大事。
说起殡葬改革,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个老线年开始,几乎每隔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会提到这个事儿。但是2025年的表述有个特别的地方,你仔细看就会发现端倪。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村殡葬改革,依法管理、改进服务2018年说的是深化农村殡葬改革,2021年变成了推进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
2022年提出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2023年则是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
注意到没有?前面这些年,文件里都有农村两个字。但是2025年的表述变成了深化殡葬改革,推进公益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农村这两个字消失了!
别小看这个变化,这意味着殡葬改革不再是农村的专属话题,而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城市也得跟上节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其实道理很简单。过去我们总觉得城里人思想开放,接受火葬、生态葬比较容易,农村传统观念重,是殡葬改革的硬骨头。
但现实情况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很多原本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他们的丧葬观念并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时,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传统的公墓模式也面临巨大压力。
目前全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5%,这意味着有近9亿人生活在城镇。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还沿用传统的殡葬方式,土地压力可想而知。所以,把改革范围从农村扩展到全域,其实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5年文件还有个亮点,就是首次提出了公益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这个概念。这个表述看起来有点拗口,但拆开来看就很有意思了。
先说公益性,简单说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满足老百姓的基本需求。现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死不起啊!一个墓地动辄几万十几万,比房价还贵。
这种情况下,强调公益性就是要让普通老百姓也能有个体面的安葬场所,不用为了一个墓地掏空家底。
比如说,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推行减免政策,对选择生态葬的家庭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或者直接免费提供生态安葬服务。这样一来,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减轻了,选择生态葬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再说生态性。这个好理解,就是要环保、节地、可持续。生态葬就不一样了,树葬、花坛葬、草坪葬,骨灰和泥土融为一体,线;的同时又不占用土地资源。
《殡葬管理条例》第五条明确规定要提倡不占或少占土地的骨灰处理方式,这为生态葬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生态葬也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做法老百姓能接受吗?其实,观念的转变比我们想象的要快。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对传统的丧葬观念没有那么强的执着,更容易接受新的安葬方式。
而且,很多地方在推广生态葬的过程中,都注重保留一定的仪式感,让家属感受到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
传统的殡葬方式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土葬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容易造成青山白化,就是满山遍野都是白色的墓碑,破坏了自然景观。火葬虽然解决了占地问题,但如果后续的骨灰安置还是采用传统方式,该占的地还是要占。
生态葬就不一样了,它真正实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骨灰撒在树下或花坛中,既可以作为养料滋养植物,又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种方式既满足了人们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又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
第二个维度是满足多元需求。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有人喜欢传统的墓地安葬,有人愿意尝试生态葬,还有人希望能有更加个性化的安葬方式。
政府通过奖补政策和设施供给,为不同群体提KAIYUN中国网站供了更多选择。比如,在城市推广节地葬,在农村建设集中安葬点,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又推动了殡葬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第三个维度是精神文明建设。殡葬改革不只是简单的方式改变,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丧葬习俗中确实存在一些迷信成分,比如看风水、选黄道吉日、大操大办等等。这些做法不仅浪费资源,还容易滋生攀比之风。
通过推广厚养薄葬的理念,引导人们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在照顾健在的老人身上,而不是在丧葬仪式上铺张浪费。这种观念的转变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个维度是支撑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更包括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治理现代化等多个方面。殡葬改革看似是个小问题,但它涉及到乡村环境改善、农民负担减轻、治理能力提升等多个层面。
通过规范殡葬行为、改善乡村环境,可以为乡村振兴创造更好的条件。而且,殡葬改革往往涉及移风易俗,这对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2025年文件还特别提到了持续整治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这个表述虽然简单,但背后的问题却很复杂。
什么叫散埋乱葬?就是随意在山上、田间、路边挖个坑把人埋了,没有KAIYUN中国网站规划、没有管理、没有秩序。
这种做法在一些农村地区还比较常见,带来的问题也很明显:占用耕地、破坏生态、影响环境,还容易引发土地纠纷。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散埋乱葬的治理,只有2024年和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具体措施。为什么这两年特别强调这个问题?
一个重要原因是耕地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本来就不多,如果再被散埋乱葬占用,粮食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地方出现了装棺再葬的现象。就是先火化,然后把骨灰盒装进棺材,再按照土葬的方式埋到地下。这种做法既没有达到节地的目的,又违反了相关规定,必须坚决制止。
很多地方通过集中安葬、林地复垦等措施,既解决了散埋乱葬问题,又改善了生态环境。比如一些地方把原来的散坟集中迁移到公墓,腾出的土地重新种上树木或恢复耕种,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025年殡葬改革的这些新变化,看似是技术层面的调整,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上的深入思考。
从农村殡葬改革到殡葬改革,从单纯的习俗改革到公益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蕴含着深刻的政策意图。
中国上下5000年一直都是棺材安葬。可也没有见占用多少土地,从古到今用棺材安葬,一般不超过5代人。坟头就平了,就恢复了土地平整。在农村都是土葬,时间长了就慢慢平掉了。在城市都是公墓,用水泥,大理石,花岗岩这样的石材和建筑材料几百年都不会粉化。这才是真正的占用土地。
应该拆除火化场。做缺德事。死人头讨饭。胡作非为。特别一二三线城市到处水泥沙石坟墓。活人坟墓出售。地面上下不可以用硬建筑物。改变了了民族未来。
舰载机以制空作战、对海突击、对地精确打击等中高空任务为使命,是航母编队中最锋利的“牙齿”,直接决定着航母编队的战斗能力。2022年5月,在执行远海任务时,辽宁舰遭外军双航母夹击。
歼-20已成为警巡东海重要力量面对外舰挑衅寸步不让空中博弈也分毫不退一次外军机逼近我国领空飞行员刚刚落地征尘未洗就拎着头盔由训转战投入新的战斗多架歼-20起飞迎敌 飞行员用英文喊话外机:我是中国空军,你已接近我领空,立即离开,立即离开。
贫困生照片露出豪华装修?学校提供男孩家中照片辟谣:他母亲独自带3个孩子 暑假在舅舅家,谣言对孩子伤害很大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薛剑7月7日,2025东亚杯比赛将在韩国拉开帷幕。刚刚换帅的中国男足将在新任主教练久尔杰维奇的带领下,迎战韩国队。由于中国男足无缘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且球队正处于新老交替阶段,“不垫底”是中国男足此次征战的最低目标。
大熊猫“追爱”!四川唐家河开展红外相机监测23年,首次拍到大熊猫野外交配
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摩天岭保护站的工作人员李成龙与沈兴国在整理第二季度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发现一台安装在海拔2280米针阔混交林的红外相机,成功捕捉到野生大熊猫自然交配的珍贵影像。这是唐家河开展红外相机监测工作23年以来,首次记录到大熊猫野外交配行为。
当地时间7月6日傍晚,第二批从日本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疏散撤离的当地居民已乘坐轮渡抵达鹿儿岛市的港口。本次疏散撤离的人员为恶石岛的31名居民和小宝岛的15名居民,合计46人。当地目前采取自愿疏散撤离的原则。截至6日,恶石岛尚有23名居民,小宝岛尚有41名居民。
记者采集涉天水铅中毒事件74份血检报告:70人血铅超标,正常的4人均未就读褐石培心幼儿园
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近日,甘肃天水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违规使用添加剂致幼儿血铅异常,持续引发社会关注。天水集中血铅检测结果迟迟未出,家长陆续带孩子去西安市中心医院诊疗。此前,天水方面召集幼儿家长开过一次通报会,会上透露,抽检的三色枣发糕和玉米肠卷样本添加剂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