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宠物殡葬服务面临多重挑战宠物“身后事”谁来管?怎么管?
2025-08-12 14:51 作者:小编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3002亿元,同比增长7.5%,全国犬猫宠物总量高达1.2亿只。数量增长的同时,宠物的角色也在发生深刻转变——超85%的养宠人士视其为“家人”。它们不仅仅是宠物,更是养宠人士重要的情感寄托,庞大的宠物经济市场由此催生。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3002亿元,同比增长7.5%,全国犬猫宠物总量高达1.2亿只。数量增长的同时,宠物的角色也在发生深刻转变超85%的养宠人士视其为“家人”。它们不仅仅是宠物,更是养宠人士重要的情感寄托,庞大的宠物经济市场由此催生。
然而,宠物的生命通常仅有数年到一二十年。按国际通行的年死亡率3%估算,我国每年离世的宠物猫狗达数百万只,若加上其他种类的宠物,这一数字将更为庞大。当爱宠生命终结时,如何妥善处理其“身后事”,成为众多养宠人士必须直面的现实难题。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宠物遗体处理方式五花八门,新兴的宠物殡葬服务领域大量存在经营资质缺失、收费虚高混乱、虚假宣传诱导等行业乱象,亟待规范。
宠物离世后,其遗体如何妥善处理成为不少养宠人士面临的难题。记者调查发现,随意丢弃或自行掩埋是较为常见的处理方式,但专业人士指出,此类做法潜藏公共卫生风险。
南开区赵先生饲养的一条京巴犬“豆豆”已有15岁,半年前“豆豆”出现活动减少、进食缓慢、随地排泄、睡眠时间延长等衰老症状。一个月前,它在睡梦中离世。遗体处理问题随即困扰赵先生:“本想就近埋在家附近的河边,又担心被雨水冲刷出来。考虑过带去郊区火化,但又无从下手,最终由我母亲将豆豆带至其居住小区对面的绿地掩埋。”
市民陈女士则选择在深夜处理爱犬的遗体。陪伴她十年的泰迪犬因病去世,“担心白天去被人发现并阻拦”,某日凌晨2时,陈女士抱着爱犬遗体前往郊外公园进行土葬。为避免动物刨掘或雨水冲刷暴露,她特意挖掘了深度超过1米的土坑。即便如此,陈女士仍担忧日后爱犬遗体可能被绿化养护人员无意中挖出。
空巢老人孟奶奶处置宠物遗体的方式更为简单。她饲养的博美犬外出散步时误食草地上的不洁食物,因食物中毒不幸死亡。孟奶奶最终选择用塑料袋包裹其遗体,弃置于路边的垃圾桶内。
记者走访了解到,类似自行掩埋或丢弃宠物遗体的做法在养宠人士中并非个例。一家宠物医院的医生对记者说,家养宠物死亡分正常与非正常两类,无论是随意掩埋还是丢弃宠物遗体,均属于不当处理。尤其是因病死亡的宠物,其遗体可能携带大量病菌、病毒或寄生虫。若随意弃置于垃圾箱、河道、路边或仅做浅层掩埋,将带来不容忽视的隐患,包括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等风险。
有需求就有市场,宠物殡葬“全流程服务”在本地生活平台和社交媒体悄然兴起。从上门接运遗体、清洁告别、火化寄存,到制作纪念品、提供墓葬祭扫,商家的打包服务周到细致。然而,看似完备的服务链KAIYUN入口条背后,却暗藏诸多监管盲区与灰色地带。
记者走访和平区一家宠物殡葬馆看到:告别室内,一只离世的宠物狗躺在告别台上,周围被鲜花、烛台、玩偶簇拥,主人小陈正进行最后的告别。她为相伴12年的爱犬选择了这项“专业”服务,理由是“流程清晰,照顾情绪,给了宠物体面”。
像这样提供“上门接运告别仪式火化处理骨灰安置”一条龙服务的机构并非个例。然而,光鲜服务背后却疑点重重。
火化合规性存疑。一家殡葬馆负责人坦言:“按规定,市内六区不能火化,我们会运到涉农区操作。这个过程宠物主人可以陪同,或是由我们拍下视频发给宠物主人作留念。”这意味着,核心城区的火化服务本身就存在违规风险。宠物主人虽可“陪同”或接收视频,但真实操作地点和机构资质成谜。
墓葬服务合法性存疑。西青区杨柳青一家宣称主营树葬、树碑葬的宠物墓园,自言已服务超3600只宠物,树葬价格1200元起、树碑葬价格2980元起,甚至可以提供私人定制服务。但当记者实地探访其位于大柳滩的墓园时却发现,此地大门紧锁,看外观更似一片普通果园。记者拨打电话询问时,对方以“有检查需关门”搪塞,对详情闪烁其词,仅强调“可土葬、可祭扫”,其合法性令人生疑。
行业普遍存在资质短板。记者在大众点评搜索“宠物殡葬”,发现提供相关服务的商家有近50家。但记者逐一核查其上传的经营资质发现,明确包含“动物无害化处理”这一关键经营范围的,竟不足13%(仅五六家)。绝大多数商家在从事火化、尸体处理等业务时,缺乏必要的合法许可。
肖先生从事宠物殡葬业已有两年,记者问及焚烧炉从何而来时,肖先生表示他使用的焚烧炉购自网络,由厂家根据需求改造。“厂家原来是做垃圾焚烧炉、取暖炉的,后来有宠物火化需求,他们就在原产品的基础上改动了一下,当作宠物焚烧炉售卖。”至于骨灰如何处理,肖先生表示会尊重主人的意愿,可代埋于距离殡葬馆稍远的地方,也可由主人带走。
谈及行业监管状况,肖先生表示曾主动咨询过多个部门。“我有这个念头的时候就专门问了民政局、农业农村委、市场监管部门、生态环境局,接待人员都表示不知道宠物火化是什么,更没有监管一说。”肖先生直言,“想规范也规范不了。”
记者了解到,从事宠物殡葬行业,首先需要营业执照,明确经营范围务必包含“宠物殡葬服务”“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关键内容。若涉及火化业务,“动物无害化处理”这一项尤为重要,否则可能被认定为超范围经营。若宠物殡葬店涉及动物尸体处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不可或缺。宠物殡葬点进行火化等操作,还需要通过环保审批。
我市情况如何?记者先后询问了殡葬管理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市农业农村委畜牧兽医部门。殡葬管理部门表示不负责宠物殡葬。市场监管部门则表示,注册项目中没有宠物殡葬这一行业,只有“宠物服务”相关行业,经营范围也只是宠物服务(除动物诊疗)。生态环境部门表示,环保审批中不包括宠物殡葬,只有对宠物医院的环境影响评价。市农业农村委畜牧兽医处工作人员介绍,开一家宠物殡葬店,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办理多个证件。尤其是在市内六区,是无法开展动物无害化KAIYUN入口处理的。
记者在大众点评上查询相关商家,发现目前市面上开设的宠物殡葬店,大多办理的是普通类工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基本为宠物服务,有的甚至为“销售日用品”“技术推广服务”“宠物用品销售”,但依然开展宠物火化、宠物墓葬等专业服务。
宠物殡葬服务的核心对象虽是逝去的宠物,但其商业逻辑更在于满足宠物主人的情感需求。记者观察到,这类场所的店名多含“恩宠”“忆宠”“善缘”等温情字眼,向宠物主人传递情感慰藉。然而,在精心营造的“情绪价值”光环之下,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昂收费,引发了大众对这项服务是否物有所值的质疑。
南开区一家宠物殡葬馆,99元的遗体清洁、799元的火化只是基础服务,附加服务则价格陡增:手工骨灰晶石钻石1998元,复原毛毡1688元,墓园安葬更是高达4988元。宠物的体重、服务的时段也都成了涨价的理由。一家宠物殡葬馆针对小型宠物的套餐标价为2698元起,宠物体重每增10斤加收200元,夜间服务再加200元。津南区一家店,一只10至20斤的宠物单独火化收费竟达3100元。可见,宠物越重,宠物主人的负担也越沉重。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宠物殡葬行业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和监管依据。这使得价格虚高、诱导性消费、服务过程中临时加价等乱象频发,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
伴随着宠物“身后事”服务的兴起,宠物殡葬师这一职业也备受关注,甚至吸引众多人员考取相关资格证书。记者在网上查询发现,推广考证的广告五花八门,“考下宠物殡葬师证,轻松月入8000元”“95后女生靠宠物殡葬月入5万元”等极具诱惑的话术,引得不少网友纷纷咨询考证详情甚至报考。然而记者以考证者的身份咨询了几名培训师,发现其中问题不少。
调查发现,能够颁发宠物殡葬师证书的机构有世界宠物协会和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培训中心,想要考取这两家机构颁发的证书,均需要进行线上学习。培训师表示,课程是线上录播视频课程,可用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观看,方便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学习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后,需参加线上统一考核。培训师承诺会全程指导,直至通过考试,然后颁发宠物殡葬师证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考取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培训中心颁发的宠物殡葬师职业能力证书报名费不统一的问题。有的报价1280元;有的报价880元;有的培训师承诺650元“包拿证”,提供学习资料、押题和报名服务、考试和免费补考机会。当记者询问这些培训师是否有考取证书后成功就业的例子时,所有人均答复“没有”,只一味强调这一职业人才缺口大、就业前景好。
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采访了一家宠物殡葬连锁机构的负责人,对方表示因为行业缺乏统一管理,也没有准入门槛,现实中工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对“宠物殡葬师月入8000元”的宣传及“考证热”现象并不认同,并暗示培训机构宣传目的不纯,有可能是加盟广告,想要入行者需谨慎选择。从业者肖先生更是直指该行业缺乏官方认证与监管:“做这一行不要求持证上岗,一些机构其实是为了割韭菜在玩概念。”
宠物殡葬服务面临标准缺失、监管真空、公众认知待提升等多重挑战。如何推动行业规范化、透明化发展,保障消费者权益,成为公众高度关切的话题。
今年天津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刘彦慧建议我市积极构建家养宠物尸体无害化处理体系。刘彦慧详细分析了我市居民在饲养宠物过程中处理动物尸体方式的现实情况,指出“目前约七成宠物主选择自行掩埋,两成宠物主选择随意丢弃,仅一成宠物主选择无害化处理”这一突出问题。为此,她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和教育引导力度。建议市农业农村委、市市场监管委、市动物防疫主管部门、市保护豢养小动物协会等有关部门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在宠物主人中广泛宣传宠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意义,增强宠物主人的社会责任感;采取线上、线下多元化的宣传工作机制,通过制作视频、宣传手册,开展社区宣讲等方式,大力宣传宠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公众对无害化处理的认识,引导公众积极响应。
二是建立健全宠物尸体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议市动物防疫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委、规划资源等部门加强对无害化处理场所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无害化处理体系;建立专门机构,对病死动物、宠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上海早在2002年就建立了上海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作为上海市指定的专业处理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并在城区设立了宠物接收点,负责对全市需要做无害化处理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实施无害化处理);完善宠物尸体回收体系,积极构建社区与企业共建合作模式,发挥社区宠物尸体收集社会化服务点的作用,通过与宠物主人签订无害化处理协议,由社区负责联系专业企业,解决宠物尸体的回收、储存、运输难题,确保家养宠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实施和广泛推广;积极推广以火葬为核心的绿色宠物殡葬方式。
三是建议制定宠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宠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的法律地位、责任主体、行业标准,并协同建立严格的宠物登记管理制度,加强宠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相关政策法规建设。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我市从事宠物殡葬服务的企业、机构数量不少,但一般证照不全,有的处于监管空白。成都市已经将宠物殡葬活动纳入全市死亡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体系,实现了对宠物殡葬行为的有效监管。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立法,加强对宠物殡葬服务业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宠物殡葬体系,推进宠物殡葬业规范、健康发展。(记者 狄慧 刘波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