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设施(殡仪馆、骨灰堂、公墓)收归国有法治与政策研修班通知
2025-07-15 01:58 作者:小编
各殡葬机构(殡仪馆、殡仪服务站、骨灰堂、公墓、殡葬服务公司、殡葬设备用品生产制造与销售企业等):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大民生兜底保障力度的指示精神,积极配合中央“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殡葬行业的公益属性、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减轻公众经济负担,一些地方开始推动公建民营、民办民营殡葬设施(殡仪馆、骨灰堂、公墓等)收归国有并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本着积极稳妥、依法合规地推进殡葬改革,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确保殡葬管理服务社会秩序,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联合殡葬行业专家、法学研究专家、相关部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相关部委法律顾问、专职律师等,在北京举办殡葬设施(殡仪馆、骨灰堂、公墓)收归国有法治与政策研修班,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2024年10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中央政法委等“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召开后,各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集中查处一批腐败案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持之以恒纠歪风、树新风,加强殡葬行业监管。
《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强化殡葬行业公益属性,规定殡葬事业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殡仪馆应当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国家建立基本殡葬服务制度,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遗体接运、存放、告别、火化、骨灰格位安葬、生态安葬等基本殡葬服务公平可及。殡葬设施是满足群众殡葬服务需求所必需的设施,包括殡仪馆、骨灰堂、公墓。殡葬设施运营单位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机构,应当加强自身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殡葬设施运营单位的管理,防止其利用殡葬设施牟利。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遗体和骨灰规范处置工作的通知》(民办函〔2024〕27号)、《骨灰堂管理暂行办法》(民发〔2025〕9号)、《殡仪服务站管理暂行办法》(民发〔2025〕14号)陆续发布后,4月23日又公布了《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建立基本殡葬服务制度,保障殡葬设施建设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专门增加监督管理章节,并在法律责任部分,针对建设运营殡葬设施、提供殡葬服务、从事殡葬中介、销售丧葬用品、办理丧事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行为,明确了执法主体和处罚措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和殡葬管理服务秩序。
自2025年4月以来,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组建殡葬行业法律与政策问题研究中心,密切关注全国各地发生的殡葬领域典型案例,特别是针对殡葬设施(殡仪馆、骨灰堂、公墓)收归国有问题,开展了深入系统的实地调研活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发生并公布的典型案例,从法律适用、司法解释、政策理解与适用、行业规则等多种角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梳理与实证研究;结合北京国咨律所实际代理、处理、专项法律服务的多起多类型案件,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处罚类、涉黑涉恶类、非法经营类、强迫交易类、行贿与受贿类、非法占有农用地类、职务侵占类等,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战式研究与探索。
使殡葬机构更好地配合“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切实规避和化解刑事法律风险,切实规避与化解行政处罚风险,切实强化规范民商事合同管理,切实依法依规保障企业自身权益。
针对公建民营、民办民营殡仪馆(殡仪馆、骨灰堂、公墓)收归国有问题,深度研修法律和政策解决方案,最大限度保障企业合法利益,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利益损失。
使殡葬机构充分理解并尽快适应殡葬政策变化与调整,切实提升适应跨部门综合监管新政环境下的合规运营能力,实现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
1.胡锦光: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法律顾问、国家教育部法律顾问,国家监察委员会第二届特约监察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治建设顾问、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会长、《备案审查研究》主编等。国家级重点学科点中国人民大学公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市场监管法治研究基地主任,代表性学术成果:出版专著《中国宪法问题研究》《行政处罚研究》《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新时代宪法发展与依宪治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研究》《中国十大行政法案例评析》《行政法专题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
2.马金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殡葬改革(史)和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及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等部级KAIYUN网页课题多项。著有《中国殡葬史·民国卷》《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等多部。多篇民生类咨政报告获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民委、民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领导肯定性批示并被有关司局采纳。
3.曹保印:品牌传播、危机处理与法学研究专家,中央财经大学《媒介公关》授课教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民普法》节目常务主任,北方大学联盟BTU研究院院长,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首席专家,北京元法堂普法节目主讲人,出版《全球化生存》《法的精神》《中国社会建设》等78部著作。2015年度影响全球100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2021年度中国商事法治建设特别贡献奖。自2025年5月起,深入全国各地实地调研殡葬改革,主持编写《中国殡葬业典型案例解析》系列丛书。
4.郎笑童: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律师主管、专职律师。拥有10年以上执业经验,多服务于投资、房地产、科技类、殡葬类企业,尤其专长于代理投融资类纠纷、公司股权类纠纷、商事合同类纠纷等;为多家企业集团公司提供日常及专项法律服务,擅长企业股权架构、规章制度设计、商事合同设计,熟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股东权益保护等。
5.特邀专家:多次参与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修订、主持《殡葬法律体系建设研究》《殡葬事业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生态殡葬发展战略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殡葬法治建设概论》《殡葬服务项目管理》《殡葬设施生态建设与管理》著作者等做主旨讲座和现场互动。
殡葬机构(殡仪馆、殡仪服务站、骨灰堂、公墓、殡葬服务公司、殡葬设备用品生产制造与销售企业等)负责人,每家机构限两名负责人(或高管)。
1.参加研修班的殡葬机构代表交通、住宿(可统一安排)费用请按本单位规定自行报销。
3.研修班代表每人将获赠北京国咨律所新编的《中国殡葬业典型案例解析》《中国殡葬业政策与法律汇编研究》两册。
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简称“国咨律所”):成立于2012年,以现代管理体制及深厚的法律文化底蕴,确立了“法+行业”式全面、精准、独特的服务模式,致力于在核心领域具备行业领先优势。国咨律所定位于专业性、特定化、特色化、人文化,强调让当事人从绝望走向希望,从黑暗走向光明。律所法律服务范畴涵盖民事、商事、行政、刑事等领域,尤其关注在创新驱动发展时代为客户提供具有宏观性、先导性的法律与政策性服务,围绕政事业单位、公私营企业,致力于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民商事诉讼与仲裁、刑事辩护、知识产权、资本市场、财税等业务,在殡葬、教育、医药、科技、房地产等各行业、领域整合运用,以达到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多角度的创新法律解决方案。
律所汇集了大批优秀、精干的法律专业人才,其中既有专家型律师、学者,又有业界深具实战经验的资深律师;律所聘请了一大批全国著名法学专家作为学术顾问,通过专家论证会、专家咨询会等多种形式,深度指导律师办理各类疑难法律业务。出版《法的精神》《好律师的标准》《全球化生存》《中国社会建设》等各类著作近百部。主办的新媒体普法节目《北京元法堂》,年点击率、阅读率均过亿人次。
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简称“国咨律所”):成立于2012年,以现代管理体制及深厚的法律文化底蕴,确立了“法+行业”式全面、精准、独特的服务模式,致力于在核心领域具备行业领先优势。国咨律所定位于专业性、特定化、特色化、人文化,强调让当事人从绝望走向希望,从黑暗走向光明。律所法律服务范畴涵盖民事、商事、行政、刑事等领域,尤其关注在创新驱动发展时代为客户提供具有宏观性、先导性的法律与政策性服务,围绕政事业单位、公私营企业,致力于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民商事诉讼与仲裁、刑事辩护、知识产权、资本市场、财税等业务,在殡葬、教育、医药、科技、房地产等各行业、领域整合运用,以达到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多角度的创新法律解决方案。
律所汇集了大批优秀、精干的法律专业人才,其中既有专家型律师、学者,又有业界深具实战经验的KAIYUN网页资深律师;律所聘请了一大批全国著名法学专家作为学术顾问,通过专家论证会、专家咨询会等多种形式,深度指导律师办理各类疑难法律业务。出版《法的精神》《好律师的标准》《全球化生存》《中国社会建设》等各类著作近百部。主办的新媒体普法节目《北京元法堂》,年点击率、阅读率均过亿人次。
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2012年4月9日经司法行政部门依法核准成立。13年以来,陆续承办了大量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法律事务。国咨所以现代管理体制及先进的法律文化底蕴,汇集了大批优秀、精干的法律专业人才,其中既有全国知名的专家型律师,又有业界深具实战经验的资深律师。国咨所还聘请了一大批全国著名的法学专家、医学专家等作为学术顾问,指导律师办理各类疑难法律业务。多名合伙人和律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高超的职业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对案件办理方向的把握及案件的过程和结果的研判具有突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