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S新传热点:你见过寿衣时装周吗?(很震撼)(无需忌讳)
2024-09-17 11:14 作者:小编
*本栏目以对成为公共舆论焦点的热点事件分析为主,由秃头所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985院校打工人撰写,从事件介绍,到可以使用到的相关理论内容、论述语句,全方位地为25届赛博朋友们提供学习思路与相应的可记录语句。在保证应试的同时,也希望秃头KAIYUN网页所能够成为一位时代的观察者,成为加速社会时代下得以让过去的历史能够保存下来的记录者,用书写、用文字,阐发独立思考,让理想与观点入世,使其得以真正洞察现实生活。
*推文内容同步小红书更新,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小红书账号鸭!来和秃头所在小红书见面吧!
近期,2024神州殡葬科技文化节上的“寿衣时装秀”引发网友热议。许多网友表示寿衣时装秀颠覆了自身的认知,也让自己重思死亡的概念。工作人员回应,寿衣时装秀在殡葬行业内是很正常的事情,死亡也是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而寿衣是“人生的最后一套礼服”,凝聚了人们对尊重生命、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的思考。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将发声的权力赋予每一个个体,在传统社会中那些避而不谈的话题被置于台面之上,关于爱、死亡、性的话题不再是完全的禁忌,网络上关于这些话题的讨论成为许多人的“第二课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庭中普遍缺失的相关教育。如b站up主汤木檀泽就是因“00后入殓师”的标签在网络上走红的。在她的视频中,生命与死亡的禁忌一定程度上被打破,那些曾经密而不谈的内容成为了知识科普,评论区也成为了探讨死亡概念、抱团取暖的空间。
法国著名民俗学家范热内普提出了“过渡礼仪”理论来解释出生、结婚、怀孕、死亡、季节转换等地位变化的事件,并提出了分隔礼仪、边缘礼仪、聚合礼仪的分类,而分隔礼仪在丧葬仪式中占主要成分。死亡仪式是生者世界向逝者世界的过渡,经过特定时间内的一系列悼念仪式后,生者回归正常生活。
然而正如《流浪地球》中对数字生命的探讨一样,肉身终将死亡,而数据能够永生。传统时代生者与逝者保持情感联结的策略、对待死亡与丧葬仪式的策略在数字时代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方面死亡与悼念从私人话题逐渐过渡至公共空间,数字平台为公共悼念提供了举行仪式的空间。另一方面,数字平台带来的“持续联结”不仅让生者通过保持与逝者的联系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丰盈自身,平台的技术可供性也让具有同样丧亲经历的人抱团取暖,进而促进了人们在死亡话题下的对话与思考。
社交媒体下放的话语权一定程度上让死亡话题走出禁忌,成为人们可以公开谈论甚至畅想的话题。人们从来没有停止对死亡的思考,但数字时代对死亡、丧葬等话题的讨论不局限于私人社群中,而是成为了可以公开谈论的话题,关于丧葬、死亡、祭拜等知识的鸿沟也因为这些讨论、科普而一定程度上被弥合。
在社会少子化、老龄化的趋势下,关于临终照顾与死亡等话题的思考被年轻人提上日程,他们甚至会畅想一种轻盈的、延伸了自己生命历程的死亡仪式作为自己留在这世界中最后的记忆,正是数字平台关于死亡的公开讨论将其神秘的面纱揭下,人们才能够展开相关的思考并在网络上公开表达出来,促进更多人主动思考死亡这一概念,而不是被动地、浑浑噩噩地面对死亡、接受死亡。
在b站殡葬专业up主汤木檀泽的评论区,有人提问:能否将自己买的动漫周边作为随葬品?能否要求布置二次元主题告别厅?这些关于死亡“不合规矩”的讨论都表明,人们对于死亡的看法随着社会观念、文化、技术的变化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些观念上的变革进一步促进了悼念仪式的演化。比如数字公墓、数字“哭墙”也作为一种数字时代的悼念载体加入传统的悼念程序中。
正如李文亮医生的微博评论区成为了数字“哭墙”一样,无论是与李文亮医生的隔空对谈,还是自言自语式的日常倾诉,都体现了数字时代的悼念仪式已经在时空上发生了变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天津79岁奶奶健身19年形态宛如少女:平时不吃一颗药,别人说我走路带风
哈里斯团队操控了总统辩论!ABC新闻内部人员宣誓指控后,被传突然死于车祸
2500万人断缴医保?国家终于出手了,今年不缴或断缴的村民将按新规处理
网友手机在日本被偷,旁边就是监控,报警后被告知:那是私人摄像头,警察无权调用
郭明錤预测iPhone 16系列首周末销量3700万台,同比降12.7%
嫌贵不是果粉!iPhone 16官方换块电池千元:苹果回应人力、工艺都涨价
台风“贝碧嘉”经过,上海所有苹果 Apple Store 零售店今日关闭
Canalys:2024 年第二季度中国 eSIM 设备出货量达到 100 万台
微星Z890 MPG Carbon主板曝光,支持英特尔酷睿Ultra 200K处理器
英特尔酷睿i9-13900K不稳定用户可获得全额退款或免费升级1490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