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区邦均镇骆古庄村:食有所安、终有所归、爱传为群众幸福“加码”
2025-01-08 10:15 作者:小编
一直以来,蓟州区邦均镇骆古庄村党支部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品牌工程为抓手,始终把聚民心、谋发展、树新风作为治村的根本理念。修建社区食堂、打造集体墓地、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持续解决群众需求,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努力打造乡村善治、和谐发展的新典范。
邦均镇交通较为发达,骆古庄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大多以外出务工为生,常常不能顾家,怎么才能让家中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及时吃上“热乎饭”,让很多村民犯了难。群众有困难,组织送关怀。骆古庄村党支部坚持问需于民,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村党群服务中心,“以空间换服务”,修建了社区食堂,加强对饭菜的营养搭配,严把质量卫生关,确保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同时,为了给群众提供物美价廉的一日三餐,经村“两委”商议决定,按照早饭2块,午饭7块,晚饭2块设置收费标准,本村80岁以上老人、五保户、低保户免费用餐。社区食堂自2024年11月运营以来,每逢用餐时间,村民络绎不KAIYUN网页绝,“咱们食堂的饭菜真不错,不但干净卫生有营养,味道也很好!”村民王玉生由衷地赞叹。
千百年来,“入土为安”“叶落归根”的观念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坟墓分布散、占地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日益严重。如何破局?早在2020年,村“两委”干部就利用村内5亩建设用地建成了集体公墓。
墓地建设虽简单,但改变村民的固有认知和传统习俗却成了大难题,“我们家坟风水好,谁动也不行!”面对群众的不理解,村党支部KAIYUN网页耐心做群众工作,支部班子成员率先动了自家的坟,并动员自己的亲戚和村内党员主动迁坟。
“要说风水,老信家的坟最好了,人家为了村庄发展都带头迁了,咱还执拗啥。”党员的带动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群众看在眼里,更感动在心上。近年来,大家陆续将自家坟头迁入集体墓地。2024年,全村120座坟墓全部迁入集体墓地,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原本每人2到3万元的殡葬费用降低到3到4千元。同时,村集体将腾退出的20余亩土地对外发包,给集体带来了近10万元的收入。集体公墓不仅节省了群众百事开支,推动了村庄的移风易俗,也给集体增加了收入,一举多得。
“小服务”撬动“大治理”,“微心愿”汇聚“大幸福”。骆古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干部包片、党员包街”机制为抓手,组建了一支由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村民代表和热心村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为村民提供政策宣传、环境清整、文艺会演、饭菜配送和上门代办等10余个便民服务项目。
目前,这支服务队已吸纳23名志愿者,2024年全年累计开展“饺子宴”“大舞台”“书法展”“送餐到大棚”“骆古大清整”等志愿服务活动16场,切实把服务送到了群众心坎上,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同时,有效塑造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乡风。(津云新闻记者 白思婕 通讯员 蓟组轩)